光泉法师:佛教并不站在科学的对立面
近日,笔者受邀为浙江萧山潮峰钢构集团的员工进行了以“佛教的科学观”为主题的佛教文化开示。这一动态发在灵隐寺的官方微博后,引起网友较大的反响和评论。其中,质疑佛教科学性的声音并不少见,主要是将包含佛教在内的宗教与科学分离甚至对立起来:在科学占据强势话语权的现代社会,科学常常被视为追求理性进步的方式,佛教则被置于科学的对立面,被视为愚昧落后。事实上,关于宗教与科学关系问题的争论也已有百年,至今仍是热议的话题。
在笔者看来,简单地将佛教视为不科学而加以拒斥,其本身也是不科学的。但若将佛教划入科学的范畴,并进一步认为佛教就是科学,似乎又有些别扭。也就是说,佛教与科学的关系不能用二元判断进行定论。在回应这个问题时,必须要对佛教与科学二者作出区别。
什么是科学?科学是用实验观察的实证主义方法,探究客观世界的变化规律,并力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的知识体系。科学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其方法的实证性、可检验性。而佛教在其关注的领域上与科学有很大不同。像所有宗教一样,佛教给予人类终极关切,导向超脱世俗的精神生活,并指明了通往解决烦恼等问题的解脱道路。佛教在认识方法上注重体证,因此也就无法做到科学实证那样,让人类采取更简便且易理解的方式来解释这个世界。显然,佛教与科学是对同一世界作出的两种不同取向的解释体系,只不过科学研究侧重于客观的物质世界,而佛教则将重心转向“心”的领域。
对佛教与科学的区分,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,佛教不是科学。但这并不意味着,佛教就站在了科学的对立面,成为科学之敌。在某种程度上,佛教能够融摄科学。毫不夸张地说,佛教的科学性在现代社会中正在不断彰显,不断积极寻求佛教与科学,尤其是现代心理学、认知脑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发展,更为佛教的科学性提供了有利证明。
应该澄明的是,佛教作为一种“纯理智”的宗教,是智信而非迷信,它的很多观点与理念都非常科学,甚至具有创见性。比如佛教的世界观,佛教主张要认识世界的真实,认为地、水、火、风是构成世界的四种基本元素,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;佛教关于三千大千世界的理念,表明世界的无限性,是科学的重要观点;佛教关于十方世界的理念,用来说明宇宙的层次,也是其科学性的体现。再如佛教的生命观,认为“一碗水有八万四千虫”,水中有无数生命。因此,僧人们取水前需使用滤水囊,不仅卫生安全,还包含尊重生命的旨趣。这是只有在现代高倍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生物形态的生命,佛教却早在2000多年就已洞见。
笔者前面提到了佛教是对人的终极关切,事实上,佛教在人生观和认识论等方面有着非常精细入微、鞭辟入里的诠释。如四谛对人生本质的认知,五位七十五法对世界构成的阐释,包括关于精神现象和心理调适的看法,非常容易扣动人的心弦。所以,在进行佛教与心理学交叉学科的应用研究方面可谓走在科学的前沿。
此外,佛教的因明学提出了系统的推理论证的方法,因明中的现量和比量就类似于科学的归纳和推理,这些范畴和方法对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。
佛教竭力证明自身的科学性,主要是面对科学挑战时所作出的回应,也是佛教寻求自身发展作出的适时调整。在现代社会中,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,因此人们普遍反感站在科学的对立面。佛教曾一度被认为是迷信,被视为应逐渐破除的对象,这种观点至今犹存。但将佛教完全与科学对立起来,似乎又缺乏事实的依据。
笔者一再表明,佛教具有科学性,事实上,佛教在融摄科学的同时,还是科学的重要补充。佛教在人生领域、心灵领域的建树更是科学无法企及的。那么,如若佛教在表达对众生关怀的过程中,能够采取一种科学理性的方式,这无论是对佛教的自身发展,还是心灵的安宁、社会的和谐,都是大有裨益的。